中美最近在马德里的谈判,已经持续了两天,就在谈完后美国财长像换了个人,一方面满脸阴郁地走出会场,表示中方“提了个激进的要求”点点盈,显然这次中方换了打法,让美方始料未及,另一方面,发现情况不对劲的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,希望欧盟先行“出手”,在购买俄油问题上对中印加征关税,美国随后就“跟上”,紧接着他还明确表示“如果没有欧洲国家的帮助,我们的行动就不会推进”。言外之意,贝森特希望能够和盟友抱团取暖。
那么美方突然转变策略,想要与欧盟抱团,原因也有几方面,其一,说明美国不再那么自信了,在对华关税问题上,美方不愿意承担中方的反击,虽然对印度,美方能够直接加征50%关税,但中国情况明显不同,一方面,中国立场很明显,中俄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,美方的无理打压,只会遭到中方的反制,而且力度会“很疼”,另一方面,对华关税起到的效果,也不会那么明显,美方的“三板斧”,中方早已了如指掌。所以才会让盟友先上,自己后上。
其二,中方在谈判中展现的“实力”,让美方心里也没底,不得不考虑依靠盟友的力量。一方面,在会谈中,双方就就TikTok问题开始争夺,最后中方率先宣布双方就TikTok问题达成框架性共识,很显然,结果对中国有利,而美方并没有占到便宜,同时美方也让了一步,贝森特表示可能延长对华商品的关税豁免。
点点盈
另一方面,其实就在谈判开始前,美方的试探性出招,也都被中方一一化解了。美方采取了“老绝活”,谈判开始前用了“虚空造牌”策略,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,主要集中在芯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。中方对此作出了迅速而精准的反击。商务部立即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。中国选择这个领域出手,是因为打蛇打七寸,它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,美企在中国市场长期占据主要地位。所以,美方很清楚,中方的当仁不让。
其三,贝森特也是发现了不对劲,在谈判过程中,中方采取了不同以往的策略,变得“激进”,据贝森特透露,中方提出了非常“激进”的要求,具体内容未公开,这使美方感到意外和压力。在谈判第二天,中方还宣布,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实施进一步调查,展示了中方手中的筹码和反制能力。言外之意,告诉美方,中方不是好惹的。
而贝森特在会谈后,就立即飞往布鲁塞尔,原因很简单,就要试图鼓动欧盟,同步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,特别是针对新能源、电动车和芯片等高科技产业。美方的意图很明显,试图营造一种“全球市场将面临中国产能冲击”的紧迫感,但其三个战略意图十分明显,分摊对华施压的成本、缓解美国单独应对的压力、为未来谈判增加筹码。
不过欧洲方面的反应让美方失望了,欧盟内部已经出现明显分歧,一部分国家担心被中美博弈“绑架”,不愿轻易站队,另一部分则希望在中美之间“左右逢源”。不会彻底倒向另一方,昔日的盟友,如今貌合神离,主要还是拜特朗普“美国优先”所赐,同时美方无差别对全球征税,让欧洲看清了特朗普政府的嘴脸,现在的美国,哪里还有公信力可言?
而且德国、法国等制造大国在电动车、工业设备、新能源等领域与中国市场的联系极其紧密,一旦对中国产品加税,首先受伤的就是欧洲自己的企业。所以,欧洲国家有充分理由,不跟随美国对华加税。
但无论如何,中美经贸关系,已经进入“多轨道运行”的新阶段,一边谈合作,一边要降温,一边又不断试探。
中方的立场越发清晰明确,合作可以,但不能接受打压,对话可以,但不能搞双标。从TikTok问题到投资障碍,从英伟达调查到市场准入,中国采取的所有行动,都是合情合理,而美方的现状是,贝森特作为财长,也是美方谈判代表团团长,他很清楚,需要面对经济现实,一方面是美国通胀尚未完全控制,另一方面,是美联储正考虑降息刺激经济,此时与中国重启关税战,不是明智选择,况且,中国现在还有很多底牌可以用,从大豆到稀土,从模拟芯片到市场准入点点盈,这些都不是美方能单独承受的,所以美财长第一时间想起了还有个欧洲盟友可以“利用”。
配配查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